记忆里有《星际牛仔》那样传奇,这一次又怎么会不失望
编者按
渡边信一郎导演的《卡罗尔与星期二》于10月3日画下句点。正如每一集片头反复强调的“七分钟的奇迹”一般,相信不少观众也一直在等待这部表现平平的作品能在最后迎来反转,掀起波澜,创造名为「渡边信一郎」的奇迹。然而与剧中人不同,我们没能等到属于我们的“高光时刻”,《卡罗尔与星期二》就这样完结了,索然无味。
相信不少“老粉”同我们一样失望,但是没关系,创作了《星际牛仔》与《混沌武士》等杰作的渡边信一郎依然值得期待与等待,就让我们跟随今天的作者圈圈丸,一起回顾渡边信一郎的经典之作吧!
渡边信一郎:
人生就是一盘没有肉的青椒肉丝
文/圈圈丸:美学传播者
编/白鸥
前言:叛逆的监督与他挡不住的才华
1998年夏天,东京电视台临时决定将日升(SUNRISE)一部本因播放两季的动画直接“腰斩”成一季。彼时该动画已播放至第12话,这也就意味着观众要在剧情还未到半的情况下就要面对故事的戛然而止。东京电视台对日升及观众给出的“腰斩”理由是动画里的「成年内容会引起争议」。
这件事使得当时该动画的监督怒不可遏,因为这可是他的执导的第一部TV动画啊,意义非凡。为了表达不满,他直接将第13话(最终话)剪辑成了MAD类的总集篇,并毫不客气地在里面说道:“傻子才会不由分说地(对艺术)cut、cut、cut”,矛头直指东京电视台。但不管如何大肆宣泄不满,停播的事实无法改变——这就是渡边信一郎与《星际牛仔》略微曲折的故事开端。
少有人知道的《星际牛仔》Session XX
不过《星际牛仔》并没有掩埋在时代的流溪中,相反它在第二年放出26话完整版后因为出色的完成度迅速火遍全球。而“叛逆”的渡边信一郎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乖张而遭遇职业发展的桎梏,他作品鲜明的技术特点与个人风格以及共鸣感极强的内核,让他迅速跻身一线监督的行列。而不只是此前挖苦东京电视台的行为,之后他的每部作品也都夹带着极强的“叛逆”气息。
如今20年过去了,渡边信一郎在业界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例如骨头社(BONES)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二十周年的纪念作品交由他来操盘,这便是在四月新番里获得观众们普遍高口碑的《卡罗尔与星期二》(截至目前豆瓣8.8分)。不过高分的《卡罗尔与星期二》在内容上显得十分不“渡边”,因为它从开头就大谈起了「少女的梦想」。
如若不是突出的音乐质量,老动漫迷很难把它和渡边信一郎挂钩起来。毕竟他们,还是想看那个用动画讲述「成年内容」的叛逆监督。
壹
许多人最开始喜欢上渡边,都始于《星际牛仔》和《混沌武士》两部作品那漂亮又混搭的基调。在静态的文戏里,观众可以完全沉浸在美型的角色、大气的背景以及符合每一个场景氛围的美妙音乐中。在动态的打戏里,观众能够欣赏到极其流畅的人物动作、镜头跟焦还有让人欲罢不能的酷炫分镜。很难有监督在动画里同时做到这两点:故事安静的时候能够静的让人自然地难过起来,激烈的时候画面里的角色又能够帅到让人每一根汗毛都竖立。但是渡边不仅做到了,还将其变成了自己的风格。
镜头、动作、分镜,都十分流畅
每每当空气静止时,画面里的每个人都不是单纯的站或坐在那里,他们有自己的小动作和手势、姿势。而观众在不需要台词的情况下便通过每个角色独特的「肢体语言」就能感受到角色的心情和情绪,这种表达方式让角色有型又真实,效果不亚于精彩的对白和声优的演绎,观众看到角色们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身体倾斜的姿态,自己莫名地便会跟着他们的情绪伤心叹息。
从背影就能感受到失落,从侧身就能感受到逃避
《星际牛仔》和《混沌武士》那会儿,动画界都还没有成熟的数字合成技术,受限于手绘作画的成本,渡边才会十分重视角色和场景的静态构图与作画。也因此里面的动作戏(action scene)与打戏(fight scene)相对较少,但少并不意味着不出彩。每当冲突突然爆发,战斗应声而起,人物的动作与镜头的方向以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契合度极高,使得角色发生打斗或者身体接触时给予了双方很强的联系感。
渡边的打戏特点是动画监督里少有的,和大部分动画的打斗里双方互相「扔招式」不同,渡边的打斗戏里角色之间有来有回,他做的打斗里主人公会在战斗中考虑“破招”而不是“积攒怒气值”。这种打斗戏最早起源于李小龙的《猛龙过江》,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Spike会致敬李小龙的动作。渡边还会经常使用与战斗氛围完全矛盾的音乐风格,但汇集在一起却又十分地契合,偶尔还能造成非常精彩的「视觉喜剧」效果。他的动作戏同样出彩,往往会配合独特的镜头角度与频率很快的分镜,使作品里画面流畅度明显比其它动画高出一截。
无论是Spike的动作,还是整体打斗风格,都是在致敬李小龙
在动静态两端都做到极致,让渡边信一郎的动画有一股透露着他味道的专属气息。然而不止是流于表面的技术,渡边信一郎在讲故事技巧上的小细节同样让人感服。
他作品画面中的颜色与灯光配合十分“电影化”。在平时室内场景(白光),角色身上的颜色区分明显,清楚地区分出角色们的不同性格。而到了室外,根据空气环境、阳光或月光的影响,光线会让角色身上的颜色产生变化,而这个颜色也可以传达出那一刻角色与平时不同的状态与心情。
Jet平日酒红色的T恤在夕阳下显暗粉色,暗示他在这一话(EP10)里无法修成正果的爱情
《东京残响》结局时Twelve在蓝色的暮色(喻义危险发生)下狙击身亡
如此“玩转”颜色与灯光,让故事里的每个场景都有它独特的情感,并且这让每一话都有独特的氛围,这种细节能让观众感受到渡边在制作上的用心。而还不止于此,渡边作品里的人设同样细节丰富,可以看出在做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过让观众能够仅从角色外型便能对角色的背景得到认知,哪怕是角色身上的小道具都没有放过。
典型代表便是《混沌武士》的男主角无幻,不管是他的发型、衣着,还是背刀的方式、包括他如地板舞一般的格斗技巧,都在传达一个信息——他来自异地。而从故事中我们也能了解到他确实是来自琉球的异国浪人,不过这还不是无幻人设上最精妙的点,观众第一次看到无幻时最容易被吸引地还是他那把造型奇特的刀。
无幻的武器设计取材
与传统武士刀不同,无幻这把刀的造型结合了十手,而历史上十手确实是从琉球传到日本的。每当看到这种细节呼应的时候,不得不感服渡边信一郎的严谨。而就好像武器要设计成弄成复合型的新品种来做描述,渡边作品的类型本就各种风格杂交出来的。
贰
在《星际牛仔》的第14话的转场图里,出现过一句话:打破传统风格,创造全新流派。这可以看做是初为TV动画监督的渡边做出的一个宣言。而渡边通过《星际牛仔》也确实创作出了一个自己的流派,因为它落实到每一话的类型是不一样的。观众在《星际牛仔》里可以看到西部片、科幻片、警匪片、邪典片、动作片、惊悚片甚至功夫片,而渡边很融洽地将这多样类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混合流派,看起来十分松散但实际却又充满活力。这个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包括最新作的《卡罗尔与星期二》里都不只一种流派。
为什么渡边会是这样的风格?或许从2013年他接受ANN的采访时说的话能找到答案。当时渡边信一郎针对美国观众特别喜欢自己的动画做出了如下回应:“我从小就看美国电影,所以我很高兴美国观众喜欢我的作品,因为我在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国作品养大的。”这恰好说明了渡边的作品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异域风情”,因为他被美国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这种影响不只体现在作品的流派,在音乐上也十分明显。
所有认识渡边的观众都知道他是一个音乐上的偏执狂,与他合作多年的菅野洋子曾经透露:“渡边监督有时候甚至会为了一段音乐而专门做符合它的画面。”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偏执,才成就了《星际牛仔天国之扉》的OP里音画同步率100%的经典MV。
《天国之扉》的op不仅音画同步,而且还是全画幅作画,没看过的朋友不要错过
渡边深爱着爵士乐,他曾为了爵士乐专门打破「个人原则」去做了《坂道上的阿波罗》。在动画上渡边一直坚持制作原创故事,而当没有机会制作原创故事时,他宁肯选择一直“待业”,这也就是《混沌武士》和《坂道上的阿波罗》之间相隔了8年的原因。而在自己所爱之物面前,任何原则都是可以打破的。渡边会去接受制作漫画改编的《坂道上的阿波罗》,就是因为里面「男生演奏爵士乐」的内容是他的挚爱。“我爱爵士,所以我不能让其它监督来制作这部动画,必须得自己来。”渡边面对提问时毫不吝惜表达自己对爵士乐的“爱意”。而除了这部改编动画的音乐是纯粹的爵士之外,渡边其它原创作品的音乐都有很强的复合性。
《星际牛仔》从那首经典的“Tank!”开始就能听到大量放克爵士(funk-jazz),到《混沌武士》的主旋律是清一色的爵士嘻哈(jazz-hiphop),后来《宇宙浪子》里的迪斯科和《东京残响》的后摇。每一个渡边的作品都离不开爵士乐(迪斯科和后摇都是从爵士乐里分支出来的),但每一个复合型爵士乐里都带有浓烈的美国文化。渡边曾解释过:在《混沌武士》里会选择嘻哈(hiphop),是因为想要表达反主流文化(Counterculture),而动画角色本身也是反主流文化的代表。我们回过头来看,其实不只是嘻哈,包括放克、迪斯科、后摇,在它们诞生初期都具有「反主流」的标签,这也就不难理解渡边作品下的角色为什么都在“反抗”自己的人生,同时反主流文化也与渡边场外叛逆的性格不谋而合。
除了在流派和音乐上的复合性,渡边作品下的角色也是一样的。不止如此,多样性的流派和音乐其实也都是为了更好地描绘那些复合性的角色。
叁
很难有监督可以把动画角色做得像渡边这样“讨喜”,这种“讨喜”还不类似少年漫对于人物强大的那种崇拜感,而是现实感受中的“喜欢”。看渡边的动画,观众真的很难不去喜欢上里面的角色,总会为他们不堪的过去感到深深地同情与悲伤。
大部分动画的主角的角色弧(character arc)是从故事之初开始的,不过渡边的主要角色们在登场时往往已经经历过一段自己角色弧。他的动画所讲述的不是一个或一群角色寻找自我、实现梦想的故事,而是已经厌倦了俗世的人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逃避现实。这些角色们表面都是积极的(活下去),但背后却有故事(阴暗面),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孤独”,每个人都被自己的过去所困扰,这使得整个动画十分深刻。在本文最初有说道渡边的作品内容非常的“成人”,这个“成人”不止是因为里面有血腥和性的画面,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里讲述着“如何做一个成年人”。
Faye在人前人后完全是两个状态
更加难得的是,这么多作品里,渡边还能一直保持角色性格迥异,这得益于他个人强大的叙事能力。
渡边作品下的主人公们,在面对相同问题时都会有各自的解决办法,而这恰好就带出了角色不同的处事方式与性格,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叙事方式,适用于多主角的剧本。在除开动画的其它媒介里,HBO的电视剧就非常喜欢使用这种叙事方式。不管是《黑道家族》、《火线》还是这几年大热的《权力的游戏》,都有「关键角色太多」这个问题。而如何让观众区分开角色的魅力和性格特征,就是让角色在面对相同状况时给出不同的反应:如被人知道了自己的秘密,有人会选择干掉对方,有人会选择求饶,有人会选择逃跑等等。
而回到渡边这里,就是众多角色在面对相同困境时,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
看过《混沌武士》的观众都知道两位男主角无幻和仁的性格与处事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而这个设定也是从第一话就开始实行。同样面对普通人被霸凌,无幻会在要求“酬劳”后才帮人出头,而仁则因为“正义感”替人打抱不平。
理由虽不同,但两人最终都出手了
不止主线故事上会有这种「选择」,日常对话里也在体现,如《星际牛仔》里关于Jet使用机械臂,Faye就会毫不犹豫的用高科技让手臂再生,而Jet却依旧愿意保持机械。事后这条机械臂也确实引出了Jet的故事线。
看到不同的「选择」能让观众从中体验到角色的感受,很多小细节就会变得十分微妙,因为每个人的细微差别恰恰决定了角色本身的「属性」差异。举一个更有美感的例子,就是《星际牛仔》里Bebop号的日常休息时间里,船员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孤独”:Spike会练习功夫,Jet会修剪盆栽,Faye会看老录像带。这恰好对应了他们三人,一个身体无法冷静(黑社会杀手)、一个爱做维护工作(警察),一个在寻找过去(失忆)。这些看似对于主线故事来说完全不重要的情节和画面,却完整的反映出了角色们平凡的生活常态,每一话被观众看到打断日常的故事(高潮)才是「爆点」。在观众看到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之间,这些平凡的日常才是角色本身。
很难有动画监督再像渡边这样,通过看似轻描淡写的行为,就能深刻地将角色印在观众的脑海里。而正是这一个个角色,传递出了渡边作品的内核。
肆
许多观众因为渡边作品里的角色众多,并且包含各色人种、文化,从而觉得渡边的作品在表达一种多民族主义。其实不然,结合渡边叛逆的性格,与其说他在表达多民族主义,不如说是无政府主义。
在渡边的世界里(所有作品),所有人(包括配角、路人)只讲究个人信条,而不是集体利益,所有路人都和主角一样都在“流浪”。同时也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来干预角色们的行动。无政府主义对于其作品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社会、人种和宗教问题给作品带来口碑影响。如《坂道上的阿波罗》里的千太郎虽然热爱演奏爵士,但却不知道爵士乐类型还分黑人、白人。当千太郎说出:“这么区分算什么意思”的时候,就好似渡边这样一个热爱美国文化的日本人在表达:不管哪边是哪边,艺术就是艺术。
通过角色们表达出无政府主义也是渡边的作品能够在欧美能够受到极大认同的原因,而促使渡边的作品更深邃的,是把每个角色深深缠绕住的「虚无主义世界」。
渡边的角色们在每一话结束或者整部动画结束时,都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人物本身不会有任何人生方面的提高,他们都在结束时又回到最开始时的状态,或者更糟。尽管他们也会见识或经历许多足够让人成长的悲剧,但渡边并不会让他们“变好”。换在一个其它的作品里这种剧情是很奇怪的,但是渡边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不是一个讲述角色成长的监督。他的动画不需要一个主角追求梦想,不需要角色在结局时比故事开头变得更好,或者在一场场胜负中取得胜利,又或者在经历一些打击后学会一些人生道理。渡边的作品要讲述的,是生命中那些留在人身上的“小伤口”,然后寻找办法去应付它。
活着不易,抽根烟压压惊
这就是为什么在《星际牛仔》和《混沌武士》里,每一话都会有新角色,但是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也再没被提起过。主角们遇见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故事,这些人都和主角之间有一段叙事,但在和他们经历过一段“悲剧”之后,主角们又不得不往前看。这些配角、路人,他们都只是主角们用来「分散注意力」的手段,分散他们已经受伤的人生的注意力。
而延续到《坂道上的阿波罗》里也是一样的,渡边在动画版里做了一个与原作漫画不同的改编就是熏的性格。在原作漫画里千太郎消失后,熏一怒之下把所有爵士乐唱片烧的只剩一张,而动画版却没有这段情节,熏虽然有情绪,但也很快接受了千太郎消失的状况,随后回到学习的轨迹上。
最后毕业时还是冷静地一个人
这样的内容很残酷,因为角色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剩下,一切看起来都没有意义(虚无主义)。这样的分析不是空穴来风,在《星际牛仔》的Session XX里面就直接描述过Ein信仰着虚无主义,而Ein在整部动画里也一直站在旁观者(观众)的角度,也说明渡边希望观众带着虚无主义的视角去理解作品。
我至今都觉得渡边对于Ein有「人生不如宠物狗」的暗示……
伍
渡边的角色没有重复性,但却都代表着怀疑主义,这么想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活”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故事里,而是因为故事主题。简单统计一下,渡边的作品重复度最高的主题就是科幻片、西部片、黑色电影,这几种元素下的角色往往都是怀疑主义的常客。
科幻作家雷·布雷德伯里说起科幻的核心主题,他认为是一个关于人通过机器变好或者毁灭的故事。而像《星际牛仔》的Faye和《东京残响》的Nine和Twelve都是属于科技进步的受害者(符合科幻主题)。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故事线都是在找寻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传统的文学套路),然后一直没有找到,从而陷入不断地自我徘徊中(怀疑主义)。
台词都这么怀疑主义
而西部片下的怀疑主义就更加明显了(由于浪人片和西部片在视觉和主题上十分接近,此处视为同一类),因为西部片(浪人片)的角色永远不会割断自己与过去的联系,而角色最终也总是迎来死亡或者隐退的结局(i.e.《原野奇侠》)。这也就是Spike平时又酷又成熟,但是却一次又一次为了女人回到自己的过去中。仁平时冷静沉稳,但是涉及到过去道场的故人便会失常。
因陷入过去而遍体鳞伤
黑色电影是渡边所创造的角色中最多涉及的主题。像Jet是被诬陷的原警察、Faye是一个失忆的蛇蝎美人、无幻是逃脱处刑的海盗、柴崎健次郎是被调离搜查科的刑警——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黑色电影角色。而这些角色都没有明确的善恶之分,也没有道德观,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与质疑。
科幻、西部、黑色电影的元素帮助构建了背景,很强有力地把角色推到“聚光灯”下,这就是为什么渡边的作品里,回忆讲述角色身世的内容其实并不多,但观众依然可以很好地与他们产生共情。渡边通过怀疑主义将三个主题都做到了极致,以致于让他的每一部作品,哪怕是20年前的《星际牛仔》,现在看起来都非常新颖。
陆
毫无疑问,渡边的作品大都是悲伤的(虽然还有像《Space Dandy》这种喜剧)。但和传统的悲剧不同,渡边的悲剧故事给观众共感性更强。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一个好的悲剧可以唤起人们心中的担忧和同情——担忧自己也会遭遇同样的经历,同情故事里的英雄跌落神坛。但渡边的悲剧给我们感觉是难过,因为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人发生了和我类似的故事」。作品里的角色们经历的失恋、背叛、欺骗、孤独,都是现实中的我们也会经历,这就是渡边的作品共鸣性如此强的原因。
当Faye找到再也回不去的家,看哭多少人(星际牛仔 EP24)
-雨停了就要走了吧
-真希望这雨永远不要停
感受一下,渡边写的「爱情」(混沌武士 EP11)
类似以上的这些故事都不能想的太深,一旦往深了想就会十分难过。动画里的人,他们的生活都总是不断地出问题,而且他们没有精力为每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悲剧难过,他们只能选择过着自己的生活,然后往前看。他们花了很多的心思想要逃避,但最终都不能逃避;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都必须要承担自己人生的那份重量——这就是我们无数人生的写照啊。
当Faye、Ed、Ein离开Bebop号的时候,两个大男人没说一句话,只是狼吞虎咽地把他们的晚饭一起吃下去。他们没时间感伤,只是想迅速的回到没有他们时的状态
渡边的作品重点不在于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是这个故事让人产生了怎样的触动。这种触动必须要在人生经历过起伏之后再看,才能更加深刻。
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第一次看渡边,我会为里面帅气美型的角色吸引,我会被多元的爵士乐震住,但我不能去体会到他作品里那些「成人内容」。因为在当时我还没有被开除过,我还没有摆脱不了的账单,我还没有想见却再也见不到的人,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而当我在多年后再次去看渡边时,我会感叹人生就是那一盘没有肉的青椒肉丝,再不愿意也要吃下去。
但为什么这么难过,我依然会对渡边的作品着迷。因为在这让人伤心的绝望中,还有那一点点“反抗”的痕迹是属于我的。命运最终或许无法摆脱,但这不意味着就不去摆脱。这个时候,便能更加理解“Gotta knock a little harder”里的歌词,“我爬的越远,却摔得越狠…我不断地逃避,才让自己变得更完整…”
渡边信一郎的作品让人如此着迷,因为「渡边信一郎」最像人生。
所以当看到《卡罗尔与星期二》的时候,会产生极大地质疑,那个代表着「人生」的渡边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正能量”。而且作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构图、色彩、打光都很单一,没有特殊的含义,人物也不会有自己的「肢体语言」。
《卡罗尔与星期二》第一话截图,很难想象分镜是渡边自己画的
而里面的角色的烦恼与追求,都从成人级别降到了少女级别,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难免会让老粉丝的观感有太大落差。或许是商业原因(毕竟是骨头社的周年作品)让渡边不太能放得开去挖苦、去讽刺,不过转念一想,就好像Faye说过那样,人生不管有多么遗憾,该有的也肯定会有的。就好像渡边,也可能会在累了之后,这样突然做个“少女梦”。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日影动漫专栏
新兰都亲上了,你还单着吗?
透过柯南对平成进行推理
《JOJO的奇妙冒险》:致在命运浮沉中咏唱黄金精神的人们
今年,我们再也等不到那个漫无止境的八月
我们的童年记忆美少女战士,并不是他的最高作
不喜欢千寻,不代表我不敬佩宫崎骏
日本动画的一百年
高畑勋:大师的世界
95版《攻壳机动队》究竟有多神?
后宫崎骏时代的日本动画新天皇:细田守与他的父性想象我没有错,都是“世界”的错!